时间: 2025-05-02 05: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40
“易子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交换孩子来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极端饥荒时期,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即交换自己的孩子来食用,以减轻自己的饥饿感。这个成语反映了极端情况下的无奈和悲惨。
在文学作品中,“易子而食”常被用来描述极端的灾难或战争导致的悲惨情景,强调人性的扭曲和生存的绝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极端社会现象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
同义词“骨肉相残”和“人吃人”都强调了极端情况下的残酷和无情,而反义词则表达了和谐与友爱的情感。
“易子而食”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文献,如《左传》等,描述了古代饥荒时期的极端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和历史叙述中,用以表达极端的悲惨和无奈。
在文化中,“易子而食”反映了极端社会背景下的悲惨现象,强调了人性的扭曲和生存的绝望。这个成语在讨论历史或社会现象时,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惊和悲伤,因为它描绘了一个极端悲惨的场景。联想可能包括对历史饥荒的记忆,以及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行为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社会现象时,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极端贫困或灾难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易子而食”融入到对历史悲剧的描绘中,如:
在那饥荒的年月, 人们易子而食, 悲歌响彻云霄, 历史的伤痕,永难愈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饥荒的画面,人们面黄肌瘦,眼神绝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哀歌,来增强这个成语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极端行为可能也有对应的词汇或成语,如在非洲某些地区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极端饥荒行为。这些词汇或成语可能在描述相似的历史**时被使用。
“易子而食”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悲惨和无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