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4:34
词汇“[帊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一些古籍资料,"帊首"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或士人所戴的一种头巾,或者是指用布包裹头部的一种装束。由于该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假设进行。
"帊首"的字面意思是用布包裹头部,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头饰或装束。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帊首"可能出现在描述官员服饰或士人装束的语境中。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在讨论古代服饰或历史复原的场合。
同义词可能包括“头巾”、“巾帻”等,这些词汇都指代古代的头饰。反义词则较难确定,因为现代汉语中很少有直接对应的反义词汇。
"帊首"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服饰文化有关,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更多的古籍资料来确定。
在古代*,服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帊首"作为官员或士人的装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文化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帊首"可能带来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与古代文化、历史记忆相关联。
由于该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帊首"这一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尝试使用"帊首"来描绘古代人物的服饰,增添历史氛围。
结合古代服饰的图片或古装剧中的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帊首"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与古代乐曲或戏曲中的描述相联系。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古代头饰的词汇,如日本的“袱紗”(フクロウ),但具体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帊首"作为一个古旧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帊】
两幅宽的帛。
【引证】
《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误”。-帊,帛三幅曰帊。
巾帕。
【引证】
《三国志·魏志》-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