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0:42
词汇“坐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坐犬”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坐着或蹲着的狗”。然而,这个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
由于“坐犬”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它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用来形容一只狗的特定姿态,或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罕见。
由于“坐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使用例子。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蹲着的狗”或“静坐的狗”。反义词可能是“奔跑的狗”或“跳跃的狗”。
由于“坐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坐”和“犬”两个字直接组合而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
在某些文化中,狗可能被视为忠诚和守护的象征。因此,“坐犬”可能被用来象征这些品质,尤其是在艺术作品中。
“坐犬”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忠诚和守护。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宠物狗的温馨记忆,或者对自然界中动物的观察和欣赏。
由于“坐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艺术创作或个人写作中被使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坐犬”来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黄昏的余晖中,
一只坐犬静静守候,
它的眼中映着家的温暖,
无声地诉说着忠诚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狗安静地坐在某个地方,背景可能是宁静的公园或温馨的家庭环境。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狗的呼吸声或偶尔的低吠。
在不同文化中,狗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狗可能象征忠诚和守护,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坐犬”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特定的语境和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