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30
词汇“[杼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杼栗”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方言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杼”通常指的是织布机上的筘,而“栗”则是指栗子,一种坚果。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指的是某种与织布机或栗子相关的事物,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的具体含义不明确。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献中可能会有所提及,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它在某个特定的方言或古文献中出现,可能会有相关的例句,但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无法提供这样的例句。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杼”和“栗”各自有其词源。“杼”源自古代的织布工具,而“栗”源自栗子这种植物。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杼栗”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地区有所使用,但其具体的词源和演变过程不详。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不明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杼栗”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引起特别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的可能性较低,除非在特定的文学创作中需要使用古词汇或方言词汇。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特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杼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杼栗”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使用和意义非常有限。在进行语言学习和表达时,这个词汇的重要性不高,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且在现代语境中几乎没有应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多是出于对语言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而不是日常交流的需要。
1.
【杼】
(形声。从木,予声。本义:织布机的梭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以梭为之。-杼,机之持纬者。 、 《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 、 《战国策》-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组词】
杼柚、 杼梭
2.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