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12
亲和力: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事物吸引他人、易于接近和建立关系的特质。亲和力强的人通常给人以温暖、友好和易于相处的印象。
“亲和力”一词源自化学中的“亲和性”,原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能力。后来这一概念被引申到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中,用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和亲近感。
在东方文化中,亲和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西方文化中,亲和力同样被重视,尤其是在商业和领导力培养中。
亲和力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温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和谐、友好的社交场景。它鼓励人们开放、接纳和理解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亲和力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例如,一个有亲和力的销售人员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散发着无尽的亲和力,温暖了每一个遇见她的心灵。”
亲和力可以联想到温暖的色调、柔和的光线和友好的微笑。在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笑声或和谐的对话声。
在不同文化中,亲和力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文化中,亲和力可能更侧重于团队和谐;而在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中,亲和力可能更侧重于个人魅力和领导力。
亲和力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特质,还与文化、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亲和力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关系。
1. 【亲】
2.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3.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