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0:29
“温恭自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温恭自虚”形容一个人态度温和、恭敬,并且非常谦虚、虚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温恭自虚”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性格被描述为温和恭敬,且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品质。
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温恭自虚”可以用来强调领导者或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即温和的态度和虚心的学*态度。
同义词:
反义词:
“温恭自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温恭自虚”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在社会交往中,这种品质被认为能够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谦逊、有教养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以温恭自虚的态度对待学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品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温恭自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温和微笑的面孔,背景是和谐的自然环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umble and respectful”,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即谦逊和尊敬。
“温恭自虚”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谦逊和尊敬的态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1. 【温】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2.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