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32
沉痼(chén g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长期积累的难以治愈的疾病或问题。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根深蒂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惯。
在文学作品中,沉痼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某种顽固性格或社会问题的难以根除。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个人的不良*惯或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它可能指代一些慢性疾病或心理障碍。
同义词:顽疾、痼疾、顽症 反义词:新疾、新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沉痼更强调问题的长期性和难以治愈的特性,而顽疾和痼疾则更多指具体的疾病。
沉痼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沉”指深沉、长期,“痼”指难以治愈的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中,沉痼*常被用来形容社会问题或个人惯,强调问题的根深蒂固和难以改变。在社会讨论中,它常被用来呼吁长期和持续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沉痼一词给人以沉重和难以摆脱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长期的努力和挑战。在表达中,它常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困难。
在个人生活中,沉痼可能用来形容一些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如不良*惯或心理障碍。通过认识到问题的沉痼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沉痼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易:
岁月如沉痼, 人生几回春。 努力改旧*, 明日焕新颜。
沉痼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的锁链或深邃的黑暗,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沉重锁链的图像,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音乐,传达出沉重和压抑的氛围。
在英语中,沉痼可以对应为“chronic”或“ingrained”,但这些词汇更多指长期存在的状态,而不像沉痼那样强调问题的难以治愈性。
沉痼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问题的长期性和难以解决的特性,还反映了人们对于持续努力和改变的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沉痼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痼】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固声。“固”(顽固)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疾病经久难愈的)。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痼,久病也。 、 《后汉书·周章传》-邓太后以皇子胜有痼疾。
【组词】
痼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