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9:16
沉着:形容词,指在面对困难、危险或紧张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不慌不忙,思维清晰。
“沉着”一词源于汉语,由“沉”和“着”两个字组成。“沉”字原意为下沉,引申为稳重、深沉;“着”字在这里表示状态。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人在面对情况时保持稳重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沉着”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不忧不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冷静和理智。
“沉着”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联想到的是稳重、可靠的形象。在紧张或危机时刻,一个沉着的人往往能给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在高中时期,我曾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题目异常困难。在大多数同学都显得慌乱时,我努力保持沉着,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诗歌: 沉着如山,稳立风雨中, 心静如水,波澜不惊。 危机四伏,我自岿然, 沉着应对,胜利在望。
视觉:联想到一位军人在战场上冷静指挥的画面。 听觉:联想到沉稳的心跳声,即使在紧张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规律。
在英语中,“沉着”可以对应为“calm”或“composed”,在不同文化中,保持冷静都被视为重要的个人素质。
“沉着”是一个在各种语境中都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学*和工作中,保持沉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