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6:08
原先:指最初的状态或情况,通常用来描述事物在变化之前的原始状态。
“原先”由“原”和“先”两个字组成。“原”指原始、最初,“先”指在前的、早先的。在古代汉语中,“原先”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含义基本未变。
在**文化中,“原先”常用于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原先”给人一种怀旧和回忆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时光和初始的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原先”来描述我小时候的居住环境,对比现在的变化,感慨时间的流逝。
在诗歌中: 原先的绿草地, 如今高楼林立。 时光匆匆过, 记忆中的模样。
“原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时间感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事物的变化,还激发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原先”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