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2: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2:51:03
词汇“来征”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来”和“征”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来征”可以理解为“前来征召”或“前来征讨”的意思。其中,“来”表示方向或动作的起点,“征”则有征召、征讨的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来征”可能用于描述军队或使者前来征召士兵或征讨敌人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来”和“征”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征”字则有征召、征讨的意思,源自古代的军事行动。
在**古代,征召士兵或征讨敌人是常见的军事行动,因此“来征”这个词可能与古代的军事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
“来征”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征召和责任等情感和联想。它可能带有一种庄严和使命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来征”来描绘古代战争的场景:
烽火连天夜,敌军来征急。
勇士披甲胄,誓死守边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军队行进的场景,战鼓声和号角声交织,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翻译表达类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come to recruit”或“come to conquer”。
“来征”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加深对古代军事和社会背景的理解。在语言表达中,适当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历史感。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