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1:13
词汇“性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性状”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其中,“性”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性,“状”则指的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或状态。
“性状”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性状之异”的说法。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事物特性和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状”常与人的品性和行为相联系,如“性状端正”表示人的品行端正。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用于科学和专业领域。
“性状”这个词给人一种客观、理性的感觉,常用于描述不带情感色彩的事物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性状”来描述物品的特性,如“这种洗衣液的性状温和,不伤衣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的性状温柔,洒满夜的每一角落。”
在英语中,“性状”可以对应为“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在不同语言中,描述事物特性和状态的词汇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性状”是一个描述事物本质和外在表现的重要词汇,在科学和文学中都有广泛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事物的特性。
1.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2.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