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8:00
词汇“凭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凭舟”字面意思是指依靠或依赖船只。其中,“凭”意味着依靠或依赖,“舟”即船只。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水上交通或旅行的文学作品中。
在文学作品中,“凭舟”可能用来描绘一种依赖船只进行旅行的情景,如“凭舟渡江”或“凭舟远行”。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出现在古文或特定文学语境中。
“凭舟”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凭”和“舟”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较为常见,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水路交通是重要的交通方式,因此“凭舟”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水上交通依赖和文化特点。
“凭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旅行者,孤独地依靠船只穿越江河,带有一种浪漫和冒险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凭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实用,但如果我们想象在某个偏远地区,人们仍然依赖船只进行日常交通,这个词汇就能找到其应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凭舟独行,水天一色,心随波澜,梦逐远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艘小船在宁静的湖面上漂浮,周围是连绵的山峦,这样的画面能很好地体现“凭舟”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依赖船只”或“乘船”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凭舟”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交通方式和文化特点。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