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9:38
失主:指丢失物品的人,即物品的原所有者。
失主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词:
反义词:
失主一词由“失”和“主”两个字组成。“失”表示丢失,“主”表示主人或所有者。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失物之主”,后来简化为“失主”。
在**文化中,归还失物给失主被视为一种美德。在社会中,失主的概念与诚信、责任和道德有关,强调物品的归属和尊重他人的财产。
失主一词可能引起同情和关心的情感反应。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失主的焦虑、无助和希望找回物品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捡到一个钱包,并通过里面的身份证信息找到了失主,归还了钱包。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失主的感激之情。
诗歌:
失主的心,如断线的风筝, 飘摇在无边的天际。 寻觅,呼唤,那失落的宝藏, 愿风儿,带回它的踪迹。
视觉:想象一个失主在繁忙的街道上焦急地寻找丢失的物品,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听觉:想象失主在电话中与警察或朋友描述丢失物品的细节,声音中带着焦虑和希望。
在英语中,失主可以对应为“owner of the lost item”或“loser”(在特定语境下)。不同文化中,归还失物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具体表达和*俗可能有所不同。
失主一词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涉及物品的归属问题,还与诚信、责任和道德有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失主一词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