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3:49
火钩 的字面意思是一种用于拨火或移动燃烧物体的工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长柄和弯曲的钩状头部。它的基本含义是用于与火相关的操作,如在壁炉或篝火中移动木柴或煤炭。
在文学中,“火钩”可能被用作象征性的物品,代表力量、危险或变革。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简单地描述为一个实用的工具。在专业领域,如消防或户外生存技能中,火钩是一个具体的工具名称。
同义词:火钳、火铲、火棍 反义词:水桶、灭火器(与火钩的功能相对立)
“火钩”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钩”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功能和形状。在历史上,火钩的设计和材料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用途保持不变。
在某些文化中,火钩可能与传统的取暖方式或户外活动(如露营)相关联。在现代社会,随着壁炉和篝火的减少,火钩的使用可能不如以前普遍。
火钩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家庭和传统的氛围。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种原始和野性的感觉,因为它与火的控制和利用紧密相关。
在冬季,我曾在祖父母的家中使用火钩帮助他们维护壁炉,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传统和家庭的温暖。
在诗歌中,火钩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钩子,钩住过去的记忆和温暖。
想象火钩在木柴上刮擦的声音,或是它在火光中闪烁的金属光泽,这些都能唤起一种原始和实用的美感。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但其基本功能相似,都是用于处理火源。
火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工具,还承载了与火、温暖和传统相关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理解和描述世界。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钩】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引证】
《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鉤,曲也。 、 《玉篇》-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 、 《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鉤。 、 《国语·晋语》。注:“带鉤也。”-申孙之矢,集于桓鉤。 、 《孟子》-岂谓一鉤金。 、 《庄子·胠箧》-窃鉤者诛。 、 《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以尔鉤援。 、 《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作刀剑鉤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