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3:37
词汇“[愍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愍凶]”进行分析:
“[愍凶]”的字面意思是同情或怜悯凶恶之人或不幸的**。其中,“愍”意为怜悯、同情,“凶”则指凶恶、不幸。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愍凶]”可能用来表达对恶人的同情或对不幸**的怜悯。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出现在某些古典文学的研究或讨论中。
“[愍凶]”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愍”字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左传》中有“愍民”之说。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同情”、“怜悯”等词汇。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君子被教导要有同情心,即使是对于凶恶之人也应有所怜悯。这种观念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有所体现。
对于现代人来说,“[愍凶]”可能带来一种古雅、深沉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由于“[愍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会遇到。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尝试使用“[愍凶]”来赋予作品一种古典的韵味和深刻的情感层次。
由于“[愍凶]”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法作品、古琴音乐或是某些古典绘画中的深沉色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愍凶]”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如英语中的“compassion for the wicked”。
“[愍凶]”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词汇,它体现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愍】
(形声。从心,敃(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愍,痛也。 、 屈原《九章·惜诵》-以致愍兮。 、 《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吾代二子愍矣。
【组词】
愍愍、 愍伤、 愍悴、 愍凶
怜悯;哀怜。
【引证】
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组词】
愍惜、 愍念、 愍隶
2.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