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21
巫蛊之祸: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指的是通过巫术或蛊术(一种被认为能控制或伤害他人的邪术)引起的灾难或祸害。字面意思是指由巫师或使用蛊术的人所引发的祸端。
在文学中,“巫蛊之祸”常被用来描述古代宫廷或民间因迷信和巫术而引发的悲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这个词汇用于研究和分析古代社会的信仰和实践。
同义词:邪术之灾、巫术祸害 反义词:正道之福、善行之果
“巫蛊之祸”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巫”指巫师,“蛊”指一种邪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用于描述因巫术或蛊术引发的灾难。
在**古代社会,巫蛊之祸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迷信和权力斗争。这种祸害往往导致无辜者受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依赖。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黑暗和迷信。它也可能引发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滥用权力的批判。
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我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文化现象,以增加论述的深度和丰富性。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我可以利用“巫蛊之祸”来构建一个充满神秘和危险氛围的场景,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深度。
结合古代巫术的图片或神秘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传达“巫蛊之祸”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增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黑魔法”或“邪恶咒语”,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迷信。
“巫蛊之祸”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迷信和恐惧,也提供了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洞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巫】
(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一驼背巫。 、 、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
【蛊】
(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同 本 义。
【引证】
《说文》-蛊,腹中虫也。 、 《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
【组词】
蛊慝、 蛊证、 蛊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