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04
“弥天盖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弥漫整个天空,覆盖整个地面”。它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广大,无处不在,或者形容声势浩大,影响广泛。
在文学作品中,“弥天盖地”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洪水)或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或广泛的现象,如广告宣传、舆论影响等。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军事学,它可能特指某种特定的现象或战术。
同义词中,“铺天盖地”强调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漫天遍野”则强调无边无际的蔓延。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弥天盖地”相反的概念,即小规模或不显著。
“弥天盖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弥天”和“盖地”两个词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弥漫天空”和“覆盖地面”。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然现象或战争的规模。
在文化中,“弥天盖地”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覆盖面的事物。在社会背景中,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或现象。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震撼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或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有时也带有一种不可控制或无法逃避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弥天盖地”来形容一次*的宣传活动或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弥天盖地来,万物复苏笑开颜。”
想象一场沙尘暴,黄沙弥天盖地,遮天蔽日,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伴随着风声的呼啸,增强了整体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encompassing”或“all-pervading”,虽然它们没有“弥天盖地”那种形象的视觉感,但传达了类似的广泛覆盖的概念。
“弥天盖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规模和影响,还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忽见喽罗来报道:‘前面遮天盖地的番兵败下来了。’
江南冬天湿冷的大雾,~。
1.
【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彌,驰弓也。 、 《集韵》-弥,《说文》:弛弓也。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