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6:37
冤案:指司法过程中由于错误、疏忽、腐败或其他不正当因素导致的错误判决或误判,使得无辜者受到不应有的惩罚。
冤案一词源于汉语,由“冤”和“案”两个字组成。“冤”字古汉语中指冤屈、不公,“案”指案件、**。随着司法制度的发展,冤案一词逐渐专指司法领域的错误判决。
在**传统文化中,冤案往往与正义、道德紧密相关,如古代的“青天大老爷”形象,就是民众对公正司法的期盼。在现代社会,冤案的纠正往往伴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
冤案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辜者的苦难和不公的社会现象。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制度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听到或读到关于冤案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让人深感同情,并引发对司法公正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用“冤案”来象征不公和苦难: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冤案的泪, 正义的呼声穿越时空的壁垒。
冤案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的法庭场景、悲伤的面孔和沉痛的音乐,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可能与冤案的情感相呼应。
在英语中,冤案可以对应为“miscarriage of justice”或“wrongful conviction”,在不同文化中,对冤案的关注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冤案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司法系统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通过对冤案的学,可以加深对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1.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