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4:24
“偏恶”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持有偏见或厌恶的态度。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不公正或不合理的负面情感或评价,可能基于个人的偏见、误解或不完整的信息。
“偏恶”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偏”和“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偏”常指偏向或不公正,“恶”则指厌恶或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偏恶”这一表达特定情感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偏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强度。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偏恶可能会导致社会冲突和隔阂。
“偏恶”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平、排斥和冲突。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包容的思考,以及对如何消除偏见的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自己持有某种形式的偏恶。例如,对某个职业群体的刻板印象,或者对某种食物的偏好排斥。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偏恶”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偏恶之风,吹散了平等的种子, 在心田里,种下了误解的荆棘。
在英语中,“偏恶”可以对应词汇如“prejudice”或“bias”,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不公正的负面态度。
“偏恶”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要保持公正和开放的心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偏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社会现象。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