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3:24
“徙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移动或搬迁树木。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特指将树木从一个地方移植到另一个地方,通常是为了园林美化、风水布局或其他特定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徙木”可能被用来象征变迁、迁移或改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园艺、林业或建筑学中,它可能是一个常用术语。
“徙”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迁移、移动,“木”字则指树木。这个词汇可能起源于古代园林建设和风水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现代的园艺和生态工程领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坚韧等。因此,“徙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移动,还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或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徙木”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徙木”可能与园艺活动相关,比如在家庭花园中移植花草树木,或者在社区绿化项目中参与树木的搬迁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徙木”用作隐喻,表达人生变迁或心境的转变:
春风拂面,徙木于心, 旧梦已逝,新绿初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园林中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移植树木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树木被挖掘、搬运时的声音,以及周围环境的自然声音。
在英语中,“徙木”可以对应为“transplanting trees”或“relocating trees”。不同文化中,树木的移植可能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徙木”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加深我们对自然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