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3:17
“丝料”一词通常指的是用于制作丝绸或其他类似纺织品的原材料,即蚕丝或其他纤维材料。在字面意思上,它指的是细腻、柔软的纤维材料,常用于高档服装和家居装饰。
“丝料”一词源于古代对蚕丝的称呼,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其他类似的高档纤维材料。在古代**,丝绸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因此“丝料”在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文化中,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丝绸不仅是一种高档的纺织品,也是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丝料”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丝料”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优雅、高贵和精致。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购买过一件用丝料制成的衬衫,其柔软的触感和优雅的外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材料不仅穿着舒适,而且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丝料”:
月光洒在丝料上, 如同银河般闪耀, 细腻的触感, 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结合图片,“丝料”可能让人联想到光滑、柔软的丝绸面料,以及与之相关的优雅服饰。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丝绸摩擦时的细微声响,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丝料”可能有着不同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ilk fabric”或“silk material”,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称呼和用途。
通过对“丝料”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高档纺织品的原材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丝料”一词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