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40
[庑殿]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屋顶形式。庑殿屋顶的特点是四面坡度,中央高耸,两侧较低,形成一种庄重而宏伟的视觉效果。这种屋顶形式常见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中,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庑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可以分解为“庑”(指屋檐)和“殿”(指宫殿或大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庑殿逐渐成为特指一种特定屋顶形式的词汇,并在建筑学和历史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庑殿屋顶象征着皇权和神权,常见于皇家建筑和建筑中。这种屋顶形式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信仰。
庑殿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宏伟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的辉煌和神秘。在现代语境中,庑殿也常被用来形容某种庄重或正式的场合。
在参观故宫时,我被那些庑殿屋顶的宏伟气势所震撼,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庑殿可以被用来形容某种庄严的景象:“晨曦中的庑殿,金光闪烁,宛如天上的宫阙。”
庑殿屋顶的图像常给人一种庄重而宏伟的视觉感受,而与之相关的音乐可能是古典而庄重的,如古筝或琵琶的演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屋顶形式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如日本的“入母屋造”(いりもやづくり),也是一种类似的坡顶建筑形式,但具体设计和文化含义有所不同。
庑殿作为一个描述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词汇,不仅在建筑学和历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庑殿的学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庑】
(形声。从广,无声。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堂下周围的廊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庑,堂下周屋。 、 《后汉书·梁鸿传》-居庑下,为人赁舂。 、 《楚辞》-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2.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