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9:15
词汇“洒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推测。
“洒绣”由两个字组成:“洒”和“绣”。
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洒绣”可能指的是一种刺绣工艺,其中图案或颜色被散布或泼洒在织物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由于“洒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或情感的流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在特定的艺术或手工艺社群中。
由于“洒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基于对其字面意义的推测:
同义词:散绣、泼绣(假设存在类似的刺绣工艺) 反义词:精绣、细绣(强调精细和规则的刺绣工艺)
由于“洒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追踪其确切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它可能是某个特定艺术流派或个人创作中的术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洒绣”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非传统的、自由形式的刺绣艺术,这种艺术强调个性和创新,与传统的精细刺绣形成对比。
“洒绣”可能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受束缚的艺术创作和个性表达。
由于“洒绣”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洒绣”作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某种自由、随性的艺术创作或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种自由形式的刺绣艺术,其中颜色和图案如同被洒在织物上,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由于“洒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洒绣”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意义和用法可能非常有限。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以及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洒】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 、 《字林》-洒,濯也。 、 《孟子》-一洒之者也。 、 《礼记·内则》-洒扫室堂及庭。
【组词】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 洒泼、 扫地先洒些水;洒酒、 洒削
2.
【绣】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mì)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
【引证】
《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绣,五采备也。 、 《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絺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自绣腰襦。 、 、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灿若图绣。
【组词】
绣幌、 绣鹄、 绣鹄、 绣佛、 绣被
绣花的衣服。
【引证】
《史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
【组词】
绣文、 绣衣、绣服、 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