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9:23
词汇“映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映身”一词的分析:
“映身”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的影像或形象映射到另一物体上。基本含义可能是指通过反射或投影,一个人的形象被投射到其他物体上,如水面、镜子或其他反射表面。
由于“映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的形象或精神状态通过某种方式被反映或投射出来。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映身”由“映”和“身”两个字组成。“映”字源自于“映射”、“反射”的意思,而“身”字则指身体或形象。这个词汇可能是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形象的反射或映射。
在**传统文化中,镜子和水面常常被用来象征自我反省和内心世界。因此,“映身”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探讨人物的内心状态或自我认知。
“映身”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自我审视或内心的映射。它可能带有一种 introspective(内省的)或 reflective(反思的)情感。
由于“映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写作或艺术创作中,可以尝试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或思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映身于湖面,静谧中我与自我对话。”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映身”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reflected image”或“mirrored self”。
“映身”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尽管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它可以用来表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创作和表达个人情感时。
1.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映,明也。 、 《通俗文》-日阴曰映。 、 《后汉书·张衡传》-冠盖相映。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别样红。 、 《广东军务记》-映日不可逼视。
【组词】
映耀、 映日、 辉映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