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7:19
念叨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断地重复说话或思考某事。基本含义是指某人不断地提及或思考某个话题,通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可能是担忧、关心或不满。
念叨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同义词:唠叨、絮叨、喋喋不休
反义词:沉默、寡言、缄默
细微差别:
念叨 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念”和“叨”两个字组成。其中,“念”指思考或提及,“叨”指重复或唠叨。在古代文献中,念叨的使用并不常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念叨有时被视为一种关心或担忧的表现,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长辈对晚辈的念叨,往往是一种爱的表达,但也可能被视为过度干涉。
念叨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一方面,它可能表达关心和爱,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压力和厌烦。个人联想可能包括家庭成员的关心、朋友的担忧或自己的内心焦虑。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家人对我的念叨,比如母亲总是念叨我要注意饮食和健康,虽然有时感到有些烦,但也深知这是她对我的关心和爱。
诗歌:
念叨声中,岁月流转,
母亲的叮咛,如春风拂面。
虽感烦扰,心中却暖,
爱在言语间,绵延不绝。
视觉联想:念叨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往事,口中不停地念叨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听觉联想:念叨的声音可能是低沉而连续的,如同细雨绵绵,不断地敲打着心扉。
在英语中,念叨可以对应为 "nag" 或 "harp on",但这些词汇更多带有负面情绪,强调的是不断的抱怨或指责。
念叨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言语的重复,更揭示了背后的关心、担忧和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念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深入分析念叨,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细腻和丰富,以及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叨】
[方言]∶临死前气息急促的样子
【引证】
杨朔《春子姑娘》 -等他爬起来一看呀,小兔子正在叨气儿呢,胸脯里的心跳得一撞一撞的。
贪婪。饕的俗字。
【引证】
《后汉书·卢植传》-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
【组词】
叨食、 叨冒、 叨懫、 叨秽、 叨沓、 叨昧、 叨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