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2:24
无能为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担任或完成某项任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或完成某项工作或职责。
无能为役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谓魏犨曰:‘尔无能为役矣。’”原意是指无法成为别人的助手或随从,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某项任务。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无能为役**这个成语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无力感,让人联想到面对困难时的无助和挫败。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同情和理解,也可能激发人们寻求帮助或改变现状的决心。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婉转地拒绝,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力,同时寻求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能为役融入表达无力感的意境中: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我心忧矣,无能为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巨大的任务或挑战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助。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无力感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one's capacity”或“out of one's leagu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的含义。
无能为役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传达了能力不足的信息,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谦虚和自知之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少陵出而瑰奇鸿丽,后此~。
春秋时期,鲁国和卫国遭受攻击,他们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愿意以兵车700乘相助,命大将翖克为主帅。翖克认为:我们已经有城濮一战的经验,如果有先君的英明和以前大夫的认真,一定能胜。我不能与先前大夫相比,请发800乘兵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