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11
版籍(bǎn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书籍的版本和登记。在古代,版籍特指官方登记的土地、户籍等资料,是政府管理国家、征税、征兵等的重要依据。现代汉语中,版籍一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到。
版籍一词源于古代**的官方文献管理,最初指土地和户籍的登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书籍的版本记录。在现代汉语中,版籍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仍保留其原始含义。
在**古代,版籍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制。它不仅是政府征税和征兵的依据,也是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的基础。
版籍一词给人以正式、严肃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官方文件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它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政府管理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版籍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学*历史或法律时可能会遇到。例如,在研究古代**的土地制度时,版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版籍融入对古代社会的描绘:
古时的版籍,记录着土地的边界,
每一寸土地,都有其主人的名字。
版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竹简、纸张和墨迹,以及官方文书的严肃氛围。视觉上,可以想象到整齐排列的档案柜和古老的文献。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官方的登记和记录,如拉丁语中的“registri”或英语中的“records”。
版籍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版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府管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版】
(形声。从片,反声。“片”(piàn),意思是破开的木片或草片。从“片”的字大都与木板有关。本义:筑墙的夹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判木也。-版,判也。 、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五板(版)而堵。 、 《诗·大雅·绵》-缩版以载。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