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05
“众流”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众多的水流,也可以比喻为众多的事物或人群。字面意思是指许多水流汇聚在一起,比喻意义则可以指众多不同的意见、趋势或人群的集合。
“众流”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众”和“流”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许多”和“流动”。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众流归海”的描述,至今含义基本保持一致。
在**文化中,“众流”常被用来比喻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如“百家争鸣”可以比喻为思想的众流。
“众流”给人以宏大、包容和流动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多样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众流”来形容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或一个包容多种观点的讨论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众流汇聚成大海,心灵之声汇成歌。”
在英语中,“众流”可以对应为“confluence”或“convergence”,它们在英语中也有汇聚和多样性的含义。
“众流”这个词汇不仅在描述自然现象时有着生动的形象,而且在比喻社会现象时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多样性中寻找统一,在变化中寻找稳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