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07
“文德武功”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文德”和“武功”两个词组成。其中,“文德”指的是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强调内在的修养和德行;“武功”则指的是军事才能和武力,强调外在的武力和军事成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文德武功”常用来赞美君主或领导者,如“他是一位文德武功兼备的君主,深受百姓爱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如“他不仅学业优秀,体育也很出色,真是个文德武功兼备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同义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反义词:文弱书生、武夫莽汉
“文德武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君主和领导者的理想化描述。在传统文化中,文德和武功被视为治理国家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全面发展的理念。
在文化中,文德和武功被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应该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护国家和人民。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的治国理念和对领导者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理念。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身体锻炼。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们指导,还鼓励我们参与体育活动,强调文德武功的重要性。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我影响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文德如春风,武功似雷霆,
兼备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战袍的君主,手持书卷,既有文雅之气,又有威武之姿。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既有古典雅致又有激昂气势的乐曲,如《英雄的黎明》。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文武双全”(well-rounded)来形容,强调全面发展的理念。在不同文化中,对全面发展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
“文德武功”这个成语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国家治理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身体锻炼。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启发了我对全面发展的思考。
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
陛下千年膺运,一国称尊,~,经天纬地。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4.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