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33
词汇“戎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戎章”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戎”和“章”。其中,“戎”通常指军事或战争,而“章”则有规章、章程之意。因此,“戎章”可以理解为与军事相关的规章或章程。
在古代文献中,“戎章”可能指军事上的法规或仪式,如军队的编制、作战规则等。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或军事学术领域可能偶尔出现。
“戎章”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军事和战争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军事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戎章”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古代军事组织和管理的严谨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戎章”可能带来一种古老、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军事纪律的严格。
由于该词汇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应用。但在历史学*或军事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相关内容。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军事题材的作品时,可以使用“戎章”来增添历史氛围,如:“将军手持戎章,宣布战时禁令。”
结合古代军队的图像或战鼓声,可以更好地理解“戎章”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军事法规或仪式,如古罗马的“军事法典”。
“戎章”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历史研究和军事学术领域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该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军事制度和文化。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