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4:41
“参差不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低不平,长短不一。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不整齐、不一致,形容事物的状态或质量不统一。
在文学作品中,“参差不齐”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如山峦、树木等。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人的能力、成绩或物品的质量不一。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中,它可能指建筑物表面不平整。
同义词“良莠不齐”强调好坏不一,而“参差不一”则更侧重于形状或状态的不一致。反义词“整齐划一”和“井然有序”则强调一致性和秩序。
“参差不齐”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参差”原指长短不一,“不齐”则指不整齐。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参差荇菜”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参差不齐”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不完美,这种观念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来批评或描述社会现象的不均衡。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完美和混乱。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杂乱无章的场景或不协调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参差不齐”来形容我书架上书籍的高度不一,这种描述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整理我的书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参差不齐的山峰,如同人生的起伏,高低错落,各有其美。”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山峦的画作,山峰高低不一,形成美丽的对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旋律多变的音乐,节奏和音高不断变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rregular”或“uneven”,它们也用来描述不规则或不均匀的事物。
“参差不齐”是一个描述不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力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现象。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礼生见他们~,也只好由着他们敷衍了事。
1.
【参】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引证】
《左传》-迁实沈于大厦,主参。
【组词】
参横月落、 参井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齊,禾麦吐穗上平也。 、 《礼记·曲礼》-立如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