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54
“王后卢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杨敬之的诗句“诗成珠玉在挥毫,王后卢前讵足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诗文优美,超越前人,尤其是指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在文学语境中,“王后卢前”常用来赞扬某人的文学作品或诗作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评论和学术讨论中较为常见。
“王后卢前”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具体出自杨敬之的诗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文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文学作品的卓越。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创作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王后卢前”这样的成语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对文学成就的尊重和赞扬。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文学创作的卓越和超越。它鼓励人们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卓越,超越前人。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使用“王后卢前”来赞扬一位同学的论文,认为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后卢前,独步文坛。”
结合一幅描绘古代文人挥毫泼墨的画作,可以增强“王后卢前”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吟诵声,增强文学创作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rpassing the masters”或“beyond the greats”,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王后卢前”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学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文学成就的赞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他们的文词在海内外都有名气。当时有人试着给他们排名,杨炯听到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郁达夫《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江东渭北萦怀久,~位置难。”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卢】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卢,饭器也。
4.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