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4:23
悬首:字面意思是指将某人的头悬挂起来,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刑罚中的一种残酷手段,即将罪犯的头颅割下并悬挂在公共场合以示警戒。
“悬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描述的是一种公开的刑罚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方式逐渐被废除,但词汇本身保留下来,并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继续使用。
在**古代,悬首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用于震慑民众,维护统治秩序。这种刑罚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残酷性和权力的高度集中。
“悬首”一词给人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悲哀。它让人联想到暴力和死亡,以及权力对个体的无情压迫。
在现代社会,“悬首”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制度时,可能会提及作为历史背景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悬首”来象征权力与反抗的对立,如:
在古老的城墙上,
悬首的风,吹过历史的尘埃,
每一颗头颅,都是一声无声的呐喊。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城墙上悬挂着一排排头颅,风中传来低沉的哀鸣,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刑罚方式也有所体现,如欧洲中世纪的公开处决,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统治者对民众的震慑意图。
“悬首”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的信息,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权力与暴力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更加人道和公正的治理方式。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