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5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58:41
客席: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某个场合或活动中,作为客人或特邀嘉宾所坐的位置或席位。它强调的是一种非正式的、临时的参与状态,通常伴随着一定的荣誉或特殊待遇。
“客席”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客”指的是客人,“席”指的是座位或席位。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宴会或官方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各种社交和专业活动。
在**文化中,尊重客人和嘉宾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客席”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客席”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正式和尊重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一种特殊的待遇和荣誉,以及对客人的重视和欢迎。
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我有幸被安排在客席上,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受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客席”:
在月光下的宴会,
客席上坐满了星辰,
每一颗都是远道而来的贵宾,
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想象一下,在一个豪华的宴会厅中,客席上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和鲜花,背景音乐是优雅的古典乐,这种场景给人以高贵和优雅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uest seat”或“VIP seat”,但“客席”这个词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强调了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客席”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座位,更是一种尊重和荣誉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客席”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