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7:39
“倾毁”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彻底破坏或毁灭,通常指建筑物、结构或组织的崩溃或倒塌。它强调了一种完全且不可逆转的破坏状态。
在文学中,“倾毁”常用来形容宏伟建筑的倒塌,如古代宫殿或城堡,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或权力的崩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彻底破坏,如“一场大火倾毁了整个街区”。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工程学,“倾毁”可能特指结构因设计或材料缺陷而导致的灾难性倒塌。
同义词中,“毁灭”和“崩溃”更侧重于结果的彻底性,而“倒塌”和“瓦解”则更具体地描述了物理或结构上的破坏过程。反义词则强调了建设性和恢复性的行为。
“倾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倾”(倒下)和“毁”(破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倾”已有倒塌的含义,而“毁”则指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倾毁”,专门用来描述彻底的破坏。
在许多文化中,建筑的倾毁往往与重大历史或灾难相关联,如战争、地震等。这些不仅改变了地理景观,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倾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剧色彩,让人联想到失去、破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它可能引发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重建的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倾毁”可能与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相关,如亲眼目睹家园在灾难中倾毁,这种经历会深刻影响个人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看法。
在诗歌中,“倾毁”可以用来形容爱情的结束,如“我们的爱情如同倾毁的城堡,再也无法重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宏伟的城堡在雷雨中倾毁的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建筑物倒塌时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惊叫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collapse”或“demolis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彻底破坏的概念。
“倾毁”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