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28
伐木:字面意思是指砍伐树木,即用工具将树木从根部砍倒,以便于运输和利用木材。在现代,伐木通常涉及商业或工业活动,但也可能是个人或小规模的活动,如家庭园艺或森林管理。
伐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伐”字有砍、击的意思,“木”指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
在许多文化中,伐木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改造有关。在一些社会中,伐木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而在环保意识增强的今天,伐木也常常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相关联。
伐木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美景的破坏、森林的消失,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它也可能与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和创造性活动(如建筑和家具制作)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伐木可能与家庭园艺、DIY项目或户外活动相关。例如,某人可能需要伐木来清理后院,以便建造一个花园或露台。
在诗歌中,伐木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脆弱性:
斧声在林间回响,
每一击都是时间的刻痕,
树木倒下,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伐木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森林中的树木倒下、木屑飞溅的场景,以及伐木工人辛勤工作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斧头砍击树木的声音、电锯的轰鸣。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logging”或“felling”,德语中的“Holzfällen”,都指类似的概念,但在具体的文化和法律背景下,对伐木的态度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伐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基本的物理行为,还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要考虑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深层含义和影响。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1.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