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4:03
“低眉下意”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低眉”通常指的是低头,表现出一种谦卑或顺从的姿态;“下意”则可能指的是顺从他人的意愿或意见。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描述的是一种谦逊、顺从的态度或行为。
由于“低眉下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描述,可能是用来描绘一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态度或行为,比如在权威面前表现出谦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讨论中。
由于“低眉下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创造性的使用:
由于“低眉下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低眉”和“下意”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态度或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谦卑和顺从被视为美德,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或长辈时。因此,“低眉下意”这样的描述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强调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适当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压抑或不自由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顺从或屈服的状态。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同情或理解,尤其是当这种态度是出于无奈或必要时。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低眉下意”这个词汇。它更多是在文学或文化讨论中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低眉下意,
在风雨中默默承受,
心中的火焰,
却不曾熄灭。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低头顺从的画面,可能在权威或压力面前表现出谦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柔和、低沉的声音,表达出顺从或谦卑的语气。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但核心概念——谦卑和顺从——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用“submissive”或“humble”来描述类似的态度。
“低眉下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态度或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和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
1. 【低】 (形声。从人,氐(dǐ)声。本义:下,与“高”相对)。 同本义。
2.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