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7:59
词汇“三朔”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对其进行分析,假设“三朔”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周期或**。
假设“三朔”指的是三个新月周期,即三个月的时间。在古代**,“朔”指的是新月,即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假设“三朔”源自古代对农历的观察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三月”所取代。
在古代**,时间的计算和节气的确定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三朔”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时间精确性的需求。
对于我来说,“三朔”可能带来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历法和祭祀活动。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三朔”来营造一种时间的流逝感:
三朔轮回,岁月如梭,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结合古代**的音乐和绘画,可以想象“三朔”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古筝的悠扬旋律和山水画的静谧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季度”在英语中用“quarter”表示。
尽管“三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古代*对时间的精确观察和记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