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7:06
嗓门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人的声音的大小或音量。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唱歌时声音的响亮程度。
“嗓门儿”一词源于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嗓门儿”有时与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相关联。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缺乏教养。
“嗓门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嘈杂、活力或是某种程度的粗鲁。它也可能与某些积极的情感如热情和自信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声打电话的人,他们的“嗓门儿”让我感到不适,提醒我在公共场合应保持适当的音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嗓门儿如雷鸣,震撼了寂静的夜空。”
想象一个热闹的市场,商贩们大声叫卖,他们的“嗓门儿”构成了这个场景的背景音乐,带来一种热闹和活力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oice volume”或“loudness”,但这些词汇缺乏“嗓门儿”在汉语中的那种生动和形象的表达。
“嗓门儿”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物理特性,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某些方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嗓门儿”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嗓】
喉咙
【组词】
嗓子
发音器官的声带及发出的声音
【组词】
嗓音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