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33
“分外之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超出常规或预期范围的事物,通常指的是额外或不寻常的东西。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不属于正常范畴或不包括在主要内容中的事物。
在文学中,“分外之物”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故事中超出常规情节的元素,如意外的转折或神秘的元素。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代意外的收获或不寻常的经历。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它可能指代超出预算或计划的额外支出或收入。
“分外之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的“分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指超出界限或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描述各种超出常规的情况。
在文化中,“分外之物”常常带有一种神秘或不可预测的色彩,这与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有关。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也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超出人们预期的好运或不幸。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好奇和惊讶。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生活中出乎意料的美好瞬间,或是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挑战。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旅行中偶然发现了一家隐藏的小书店,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分外之物”的体验,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旅行,也成为了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晨曦的边缘,分外之物静静躺卧,是昨夜星辰遗落的梦。”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幅描绘意外风景的画作,如一片未被发现的森林或一座隐秘的瀑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描述意外发现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mething extra”或“unexpected item”,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分外之物”相似,但可能在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分外之物”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它帮助我描述那些超出常规的、意外的或额外的事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它,以及它如何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皆有分外之物。
《前言往行录·清白鉴司》:“皆有~。”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