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30
“无德而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缺乏道德品质却享有声誉或地位。它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真正德行却因为其他原因(如权势、财富、关系等)而获得尊重或赞誉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无德而称”可能用来揭示社会的不公或批判某些人物的虚伪。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讽刺。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道德评价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无德而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德”和“而称”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德”通常指道德品质,“称”则指被称呼或被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评价中。
在**传统文化中,德行被视为人的重要品质,因此“无德而称”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却获得社会认可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失望和不满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影响了我对某些人物和现象的评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无德而称的人,他们因为某些非道德的因素获得了不应有的地位或尊重。这让我更加重视德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评价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无德而称者,虚名如浮云, 德高望重者,实至名归真。”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些描绘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图片或电影场景,如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或虚伪人物的假面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ing a reputation without virtue”或“famous without merit”,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德行与声誉之间的不匹配。
“无德而称”这个词汇深刻揭示了社会中德行与声誉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仅是一个批评工具,也是一个反思社会道德标准的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人物的看法。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宪传论》:“将以道周性全,~乎?”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