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59
“公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拥有和运营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属于私人或企业所有,而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经济实体或服务机构。
在文学中,“公营”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结构,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国营”或“政府运营”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公营”通常涉及到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国营”更强调国家所有权,而“公营”则更侧重于公共服务的性质。
“公营”一词源于中文,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即公共性质的经营。在历史上,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增加,公营企业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
在**,公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私营企业逐渐增多,但公营企业仍然在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和公共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营”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也可能与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相联系。这种双重印象反映了公众对公营机构既有的信任又有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公营机构如邮局、公立学校和医院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服务提供者。这些机构的存在确保了基本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营”与“晨曦”对比,表达公共服务的温暖和光明:
晨曦初照,公营之光, 温暖人心,照亮希望。
视觉上,“公营”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大楼、整齐的办公环境和制服。听觉上,可能与官方公告或新闻报道的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公营”可以对应为“publicly-owned”或“state-owned”,在不同国家,公营企业的角色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反映了各自的经济体制和社会需求。
“公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经济结构的一部分,也体现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公营”的含义和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