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43
词汇“[天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短语。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天”和“对”来进行分析。
由于“[天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籍中出现,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哲学或宇宙观。例如,在古代文学中,“天对”可能用来描述天与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天对]”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是基于其构成部分的示例:
在传统文化中,“天”常与“地”相对,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在哲学和中,“天”也常与道德、正义相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天对”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宇宙观、哲学问题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天对”来创造一种宇宙和谐的意象: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涉及不同的宇宙观和哲学概念,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
“[天对]”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宇宙、自然和神灵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汉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