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48
“发潜阐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发潜阐幽”意味着揭示隐藏的、深奥的或不易理解的事物,使其变得清晰明了。
在文学作品中,“发潜阐幽”常用于描述作者或角色深入探讨复杂或深奥的主题,如哲学、心理学或历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或法律辩论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
“发潜阐幽”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但具体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不太明确。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深邃和丰富性,常用于表达深入探究和阐明的意思。
在**文化中,深入探究和阐明复杂问题是受到推崇的。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对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深邃和智慧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深入研究复杂问题的学者和思想家,以及他们在揭示真理时的专注和坚持。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发潜阐幽地分析数据和文献,以揭示隐藏的模式和关系。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有耐心和深度,去探索那些不易察觉的真相。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发潜阐幽,
探索那深不可测的真理之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学者在昏暗的图书馆中,手持放大镜,仔细研究古老的文献。背景音乐是缓慢而深沉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uncover the hidden depths" 或 "illuminate the obscure",但这些表达没有“发潜阐幽”那样深邃和富有诗意。
“发潜阐幽”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也鼓励我们深入探究和阐明复杂问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思想。
夫彰往而察来,而显微阐幽。
此翰苑笔也,聊赠一枝,以报~之厚意。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3.
【阐】
(形声。从门,单声。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阐,开也。 、 唐·白居易诗-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4.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