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7:21
词汇“浪死”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至少在标准汉语中不常用。因此,对这个词汇的分析可能会比较有限。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探讨这个词汇。
“浪死”字面上的意思可能是“因浪而死”,这里的“浪”可能指的是海浪,而“死”则是指死亡。因此,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人因为海浪的原因而死亡的情况。
由于“浪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并不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涉及到海洋或海难的描述,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海洋活动或海事讨论中。
同义词可能包括“溺死”、“淹死”,这些词汇都描述了因水而死亡的情况。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个特定的死亡方式。
由于“浪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浪”和“死”两个字直接组合而成。
在海洋文化或沿海社区中,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在讨论海难或海洋事故时。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脆弱性的思考。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海洋的美丽与危险并存。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如果有人有相关的海洋经历,可能会在讲述海难故事时使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浪死”用于描述海洋的壮丽与危险,或者用于描绘一个悲剧性的海洋故事。
结合海洋的图片或海浪的声音,可以增强“浪死”这个词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因海浪而死亡的情况,但这需要具体语言的具体分析。
“浪死”这个词汇虽然在标准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能够简洁地描述一个特定的海洋事故。在学习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注意它的特定语境和可能的文化背景。
1.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