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32
词汇“[愆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愆邪”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
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愆邪”可能指的是不正当的错误或邪恶的过失。
由于“愆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深重的罪恶或道德上的严重失误。
由于“愆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两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汉字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某种极端的道德败坏。
在强调道德和伦理的文化背景下,“愆邪”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愆邪”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厌恶,因为它涉及到道德上的严重失误。
由于“愆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愆邪”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内心挣扎或道德沦丧,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愆邪”的含义,可以联想到黑暗、阴森的画面,或是低沉、压抑的音乐。
由于“愆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愆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汉语中通过组合不同含义的汉字来创造新词的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愆】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愆,过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 、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 、 《三国志·诸葛亮传》-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组词】
愆锁、 愆戾、 愆尤、 愆忒、 愆罪、 愆殃、 愆负、 愆过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