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5:01
“修罗”(Asura)一词源自梵文,最初在印度教和经典中出现。在印度教中,修罗是神祇(Deva)的对手,代表着力量和欲望的化身。在中,修罗则是一种居住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他们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常常因为嫉妒和争斗而陷入痛苦。
“修罗”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印度的文献中,随着的传播,这一概念也传入,并在汉语中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演变中,“修罗”逐渐从一个概念转变为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比喻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修罗”常常与战斗、力量和欲望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力量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社会背景中,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追求力量而忽视内心的平和。
“修罗”一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联想到的是战斗、冲突和不可控制的欲望。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一种对力量和野性的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一部武侠小说时遇到“修罗”一词,用来形容主角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状态,这让我对这一词汇的力量感和冲突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修罗”:
在夜的深渊,修罗舞动,
钢铁般的意志,燃烧的瞳。
欲望的火焰,不息的争斗,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踪。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修罗战斗的画面,充满力量和动态的线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强烈节奏和战斗氛围的音乐来增强“修罗”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修罗”可能与希腊神话中的泰坦(Titans)或北欧神话中的巨人(Giants)相类比,都是强大但常常与神祇对抗的存在。
通过对“修罗”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和日常语言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修罗”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