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8:50
“献果”字面意思是指将水果作为礼物或供品献上。在传统文化中,献果常用于祭祀、庆祝或表达敬意。
“献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献”意为奉上、呈献,“果”指水果。在古代,献果是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逐渐扩展到其他庆祝和表达敬意的场合。
在*文化中,献果是表达敬意和祝福的一种方式。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以及家庭庆典中,献果都是常见的俗。
献果给人以庄重、尊敬和祝福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传统、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家庭聚会或节日庆典中,我曾参与过献果的活动,这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的温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桃李芬芳,我心怀敬意,献果于天地之间。”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人,手持果篮,缓缓走向供桌,周围是悠扬的古琴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俗可能是献花或献上食物,但献果在**文化中更为常见,且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
“献果”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尊敬、祝福和传统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传承文化精髓。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