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15
“槐花黄,举子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槐树开花时,举子(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忙于备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学子们在考试季节的紧张和忙碌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绘科举时代的学子生活,如在《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中。在口语中,它也可以泛指任何考试季节学生的忙碌状态。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当时的学子们在槐花盛开的季节忙于备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科举考试,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考试季节的紧张氛围。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它决定了人才的选拔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因此,“槐花黄,举子忙”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考试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和忙碌的情感反应,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古代学子的勤奋和努力。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学*和考试都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
在我的学生涯中,每当考试季节来临,我都会感受到一种“槐花黄,举子忙”的氛围,周围的同学都在为考试做最后的准备,图书馆和自室总是座无虚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槐花黄时举子忙, 书卷翻飞夜未央。 笔耕不辍心无悔, 只为明朝榜上扬。
想象一下,槐花盛开的季节,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学生们匆匆忙忙地赶往图书馆或自*室,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忙碌和听觉上的书页翻动声。
在其他文化中,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exam fever”(考试热)或“cramming for exams”(为考试临时抱佛脚)也能传达类似的紧张和忙碌的氛围。
“槐花黄,举子忙”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下的学子生活,也适用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考试季节。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和努力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学*过程中的紧张和忙碌。
1. 【槐】 (形声。从木,鬼声。本义:木名。槐树)。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4.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5.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6.
【忙】
(形声。从心,亡声。本义:急迫,慌忙)。
同本义。
【引证】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组词】
急忙、 忙丢丢、 忙不择价、 忙迫、 忙手忙脚、 忙促、 忙碌碌、 忙忙迭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