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6:03
“极往知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深入探究过去,以便预知未来。这个成语强调通过深刻理解历史和现状,来预测和规划未来的行动。
“极往知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极往知来,察今知古。”它强调通过深入研究过去来预测未来,是**古代智慧的体现。
在*文化中,历史被视为智慧的源泉,因此“极往知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感。在社会发展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从历史中学,以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思和责任感的感觉,它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历史,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它也让人联想到智者和领导者,他们通过深思熟虑来引领社会前进。
在个人生活中,我经常用“极往知来”来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历史的长河中,智者极往知来,
星辰的轨迹里,未来悄然展开。
想象一位智者坐在书堆中,烛光摇曳,他深邃的目光透过历史的尘埃,预见未来的轮廓。这种场景可以与古典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智慧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来表达,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极往知来”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以便更好地规划和预测未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方式。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前瞻性思维。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3.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